女性注意,吃冰、喝豆漿不會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症,遺傳才會。一名29歲女子長期飽受經痛困擾,有次家族聚會聊到才發現家族9姊妹都有此困擾,相約檢查全部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。
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今天受訪時表示,女性對於子宮內膜異位症有許多迷思,認為吃冰、喝豆漿會增加風險,其實全是無稽之談,子宮內膜異位症最直接因素就是遺傳,一旦家族中有人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,其他女性發生的機率就會倍增。
劉偉民說,婦女得到子宮內膜異位的機率約為10%,其中3成會在治療後復發,其中有1至2%的人會轉為癌症;研究顯示,卵巢癌患者中,同時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比例高達25%。
台灣婦科醫學會理事長、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任王鵬惠解釋,子宮內膜異位症其實就是子宮內膜在不正常的部位生長,原因在於每月的月經來潮時,部分經血會逆倒流至腹腔內,導致子宮內膜細胞在腹膜上生長,引發慢性發炎;若經血跑到卵巢,則稱為巧克力囊腫。
「全口重建」是為了改善口腔的不良現況,而將口腔內的狀況做了一個全新的改變。這其中的改變包括牙齒的外型、高度和上下齒列的咬合關係都重新建立。重建的方式可以以固定牙套、牙橋、活動假牙和植牙等方式來進行。全口重建有許多方式,如固定牙橋、活動假牙或是人工植牙;相較於傳統方式製作假牙需磨損兩旁健康牙以支撐固定,全口植牙重建則是使用人工牙根植入缺牙區當做地基,可保留兩旁的健康牙,在每次咀嚼都以人工牙根刺激牙床可避免齒槽骨吸收萎縮,並且具備高穩定特性!只要平常養成良好的牙齒清潔習慣以及定期回診檢查即可長久使用、減少植牙不適問題。全口植牙重建是屬較高難度的手術,需多方考量身體與口腔條件,針對牙周、牙骨進行良好培育。多數全口重建植牙患者已缺牙多年,牙齦與牙骨質已萎縮,需仰賴補骨重建齒槽骨高度,讓植體能順利植入,在這過程中需等待3-4 個月的傷口癒合期。 當植體植入後又需等待3-6 個月骨整合期才能安裝上固定牙冠,因此,進行全口重建植牙是需要患者與醫師雙方有耐性的配合、接受診治,精確落實診療計畫中的每一環節,才能順利重建口腔健康!
王鵬惠說,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時,必須考量患者未來是否有生育需求,大多會以藥物治療,改善疼痛、人工植牙抑制疾病來保留卵巢功能,但若是藥物治療無法改善、疼痛非常嚴重或病灶過大則須接受手術治療。
他強調,除非女性進入更年期,否則只要有荷爾蒙活動假牙分泌,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有機會復發,術後5年內復發率高達50%以上,不僅需再受手術之苦,也可能因重複手術導致卵巢受損,甚至出現早發性停經等問題。
王鵬惠指出,過去臨床常以停經針劑藥物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來改善症狀,但可能導致熱潮紅、胃潰瘍等副作用,導致患者長期使用意願低,所幸健保日前已開始給付新型口服黃體素,可降低副作用及復發機率。
劉偉民提醒,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進行性的疾病,若輕忽症狀沒植牙過程有及早治療,病情只會愈來愈嚴重,治療也將變得困難,建議有家微創植牙族史的民眾或是出現經痛、性交疼痛、經期腹瀉等症狀者,應儘速就醫檢查,避免惡化成癌症。
自體植牙,居然還有這種方式?在牙齒保存學下,「拔掉牙齒,植入植體」不再是唯一的方式。如果是「拔掉牙齒,植入牙齒」,有沒有覺得好像在講謎之音,但不用驚恐,真的有這種術式,我們稱作「自體植牙」或「轉植牙」。這是一個將不健康的臼齒拔除後,再移入健康智齒的手術,聽起來很簡單,其實技術層面還頗高,可能要打聽有沒有經驗老道的醫師會做(不是老醫師喔)!這是一種植牙以外的特別手法,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,所以不可太強求,經過評估後不適合的話,就選擇植牙。目前自體植牙的成功率,大約百分之70至90。